工程热力学

负责人: 周艳、王莺、芦静蓉、孙佩珊、刘涛、曹长青、刘云霞、高交运
课程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所属学科门类: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特别是机械能)相互之间转换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途径的一门学科,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求解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分析,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初步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从事与能源利用、制冷与空调、动力机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相关的研究、设计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主要向学生介绍热能和其它能量(尤其是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能量有效利用的原则,推广应用于其它能量的转换问题;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深刻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熟练地运用常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热力计算;注意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94年本课程首次在研究生教学中独立设课,1996年在装控本科专业开设,并逐步在成人高等教育机械类、能动类专业广泛开设。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教学团队被评为工程热力学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以本课程为核心,建成了制冷与低温原理省级精品课程群。2014年建设了课程开放试题库1部,出版了课程教材1部;教材17年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18年获石油与化工联合会优秀出版物教材类二等奖。2020年校级新型态教材项目资助,建设成山东省在线联盟开放课程,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本课程既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应用学科。近五年来,团队成员参与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两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14项,包括省级教改项目、教指委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等;主持或参与校级项目8项;出版教材3部;撰写教学论文10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8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担任成人教育课程《工程热力学》32学时。


  周艳,女,工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出版教材3部;撰写教学论文10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8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校级在创项目2项,省级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3项。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水蒸气
蒸汽动力循环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山东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网站 | 知识产权声明
山东省继续教育共享服务平台享有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未经书面允许,请勿链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