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

负责人: 郑晓燕
课程层次:高中起点本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
课程属性: 专业课 所属学科门类:

  

    创新创业符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天,全球创新创业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活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聚焦在各自的创新水平和创新创业成果上,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益重要的推动力。从各国经验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高校对外合作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共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教育部2010年5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012年8月17日 ,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创业基础必修课。2014年12月11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特别是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可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然而,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和效果均低于发达国家。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与美国20%的创业率相差甚远)而创业成功率只有2%~3%。创业离不开创新。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可以看出,一方面我们对创业缺乏必要的管理、资金和技术支持,更为重要一个方面是目前缺乏一个完整的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技能等进行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使绝大多数大学生不能对创新和创业产生认同和共鸣,大学生的创新和 
    创业精神没有被真正唤醒。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还比较薄弱,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明显不足。
    本课程依托本教学团队多年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经验探索,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密切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创业管理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通过系统的创业管理理论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创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知识;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创业案例讨论分析及实训活动,增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形成。
    本课程设计坚持三个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与行动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把创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创业管理的具体案例紧密联系,通过理论分析案例,通过案例理解理论。
    思维与行动相结合是指本课程中更坚持“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并有意识地以之影响自身的行动。
    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是指注重将所学的创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工具与技能应用于日常的行为之中,再根据自身的感悟与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学习与实践的闭环。


  郑晓燕,德州学院三级教授,现任人事处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库专家、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库专家。多年来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高校党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调育人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1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20余项,主编并正式出版省级创新试验区教材4部,亲自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并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30余项。先后开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等课程。同时作为负责人创建《创业管理》等精品课程群。自2008年以来,先后获得德州市劳动模范、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绪章 导言
第一章 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第三章 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第四章 创业资源
第五章 创业计划
第六章 新企业的开办与管理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山东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网站 | 知识产权声明
山东省继续教育共享服务平台享有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未经书面允许,请勿链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