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负责人: 李春巧
课程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所属学科门类:

  

                                                                              一、课程简介

    中药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统称。在我国的辽阔疆域中,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物资源,这些资源通过采集、炮制、制剂,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应用于临床。《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等知识,主要包括中药学总论、各论两个部分。

本课程是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药专业等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介于中医基础与中医临床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等)之间的一门桥梁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后续课程。由于中医理论体系统一而完整,所有的中医理论都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中药学》无疑对中医基础理论起着巩固与加强作用,这是本课程的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与技能,对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养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一)总论

    主要阐述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需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的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中药的炮制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特性,以及调剂、制剂等不同要求,进行加工处理。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方能入药。中药的炮制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对于毒性药物或烈性药物,通过炮制可消除或降低它们的毒烈之性,这对于临床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功能的概括,简称药性。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中药的应用,是指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中药的用法。应用中草药,除了必须掌握每一药物的性能以外,对于它的配伍、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否则,不注意药物配伍后的作用变化,不掌握药物的处方用量,或者服用方法不够妥善,虽然药能中病,但也可能因此而影响药效,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所以按照药物的性能和病员的实际情况,重视中草蓟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各论

    各论部分主要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等内容,主要讲解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量用量、使用注意等。其中,中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是重点教学内容。

  李春巧,女,副教授,中医系副主任,方剂学硕士,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从事教学工作21年,主要承担《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的主讲任务。 教育教学:参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药学》课程建设1项(位次:2/7),参与省级教学资源库《中药学》子项目(位次:2/6),参与山东省精品课《方药临床应用》课程建设项目(位次:3/5)。参与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实用中药》、《美容中药方剂》(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教材。 科研论文:近五年来,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结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分别是第二、第四位)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结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厅局级课题6项,结项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 荣誉获奖: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4/5),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4/5),国家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二等奖1项(4/5)。

模块一 理论
模块二 应用
项目一 解表药
项目二 清热药
项目三 泻下药
项目四 祛风湿药
项目五 化湿药
项目六 利水渗湿药
项目七 温里药
项目八 理气药
项目九 消食药
项目十 驱虫药
项目十一 止血药
项目十二 活血祛瘀药
项目十三 化痰止咳平喘药
项目十四 安神药
项目十五 平肝息风药
项目十六 开窍药
项目十七 补虚药
项目十八 收涩药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山东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网站 | 知识产权声明
山东省继续教育共享服务平台享有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未经书面允许,请勿链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