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

负责人: 张爱勤
课程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所属学科门类: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道路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程之一。道路建筑材料是修建道路工程构筑物必不可少的实体材料,在工程结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全面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组成、组配设计、工程应用与试验检测方法,对道路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要学会选用、检测、评价、组配、计算和分析,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组织概预算、工程监理、公路养护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特点 1.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成熟,教材教辅资料配套。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开设较早,至今已招生23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成熟。《道路建筑材料》这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结构关系合理、明确,课程内容全面成熟、案例丰富、目标明确,课程结构安排科学、切合实际,课程授课组织新颖、灵活多样,知识学习清晰条理、高效高质。多年的教学积累,该课程已形成一套适合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教学大纲、教案、PPT、视频、作业、网上答疑、阶段测验与综合试题等配套齐全的教学资料。 2.课程知识结构紧扣成人继续教育生源特色,扬长避短。 我校成人继续教育生源大多数是来自于交通工程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相关工作,他们与全日制在校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材料的认识、应用和工程结构有着明确的认知,但对一些理论强、原理深和计算复杂的知识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针对成人继续教育生源特色,传授知识时做到扬长避短,合理调整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原理、计算够用为度,结合大量工程案例,重点讲解材料的性能与评价,如何正确选配与应用,对工程材料常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突出实用性。 3.紧密结合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突出网络远程教学创新理念。 本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创新继续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改革实施教学的手段与达到教学质量的途径,通过录制每堂课20分钟短视频,实现网上授课,重点讲解知识点,每节课程配以课后练习与测验,这种化整为零的教育教学理念,满足了在职学员的学习需求,突出了自由性、灵活性、知识性、累积性和目标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技术指标与性能评价方法; (2)掌握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 (3)掌握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基层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与实际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的应用,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选择和使用适宜的道路建筑材料; (2)具备分析和判断材料试验检测结果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和措施; (3)具备正确完成普通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基层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能力,并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能够熟练应用公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 (5)利用图书电子资源,学会检索、总结专业文献,提高自学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备独立自主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具备考取公路水运材料试验师或助理试验师的能力; (3)具备查询、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 4.社会能力目标 (1)培育良好的组织、协调与合作精神; (2)培育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认同感; (3)培育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4)不断创新,丰富专业知识。 四、教学内容覆盖面 知识点一: 1.道路建筑材料的定义; 2.道路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 知识点二: 1.建筑钢材所具有的技术性质; 2.依据相关指标判定施工现场的钢材类型及其技术性能; 3.按照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合理选用钢材; 4.结合技术标准和试验规程对钢材的基本技术性质进行检测和评定。 知识点三: 1.石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路用石料的技术标准; 2.集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和技术标准;结合试验指标与技术标准进行集料性能评定; 3.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类型、绘制级配曲线和矿料的组成设计。 知识点四: 1.石灰、石膏和水泥的生产工艺; 2.石灰的各项技术性质,石灰熟化、碳化机理; 3.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特性; 4.硅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技术标准,根据检测结果评价水泥性能; 5.水泥的特性与应用,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环境,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 知识点五: 1.混凝土的定义与用途; 2.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评价方法及其工程意义;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调整和改善混凝土工作性的措施; 3.硬化后混凝土应具备的力学性质与耐久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4.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配制混凝土对原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 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知识点六: 1.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 2.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和胶体结构; 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 4.其他沥青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七: 1.沥青混合料的定义、分类和组成结构类型; 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性能评价方法; 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五、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1.突出知识点,强调重点,分解难点。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繁多、零散,且实践性很强,因受课时与授课方式的限制,必须突出知识点讲解,强调重点内容,分解难点知识。基本知识点、重点内容在课上分层讲授,结合课后练习与测验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难点知识除上课结合实际工程深入浅出外,还结合课后作业和网上答疑,使学生逐渐分解和掌握。 2.寻找知识共性,讲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繁杂的道路建筑材料,引导学生寻找共性,如材料的性能、指标、试验、标准与评价之间的循环关系,并在各种材料学习中举一反三,突出层次与方法,不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条理性、趣味性,做到在实际工程中活学活用。 3.结合毕业设计方向,突出实用性。 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生源具有一定的工程经历和工程能力,因此,学习目的性较强。一般采取两种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一是加大工程案例,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二是根据学生具体工作领域指导他们提早明确毕业设计方向,在授课和答疑时,可以结合毕业设计题目或专业方向中涉及的道路建筑材料,讲解透彻,突出实用性。 4.做到难易结合,突出基础性 在授课内容中做好知识分配,做到基础知识(包括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比例分配约为80:20,夯实基础,主要学会道路工程建筑常用材料如何选择、组配、性能检测与评价,以满足工程材料应合格、合理、优配、经济的要求;对于道路建筑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原材料与混合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试验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等难点知识,通过学员在日常工作接触到工程应用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应用中逐步巩固。 5.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突出,尤其采用网络远程教学的形式后,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这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音像视频等教学资料应精心制作,逐渐反馈修改完善,最终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的要求。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应采用静态教学与动态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突出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主动性。静态教学是指网络远程教育中的PPT、教案、作业、测验和综合考试等资源,动态教学则是指视频教学、网上答疑和知识不断更新与反馈的反复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体完成学习目标,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授课对象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成人继续教育的专升本、高升本层次的学生,适用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学生,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公路工程地质课程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工程经历。

  一、课程负责人简介\r\n张爱勤,女,1965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路面结构与材料。1989年毕业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现济南大学),现任山东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山东省高校路面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r\n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担任过《道路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水泥与混凝土》、《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公路检测技术》、《高性能路面材料》等多门本/专科及研究生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优秀。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讲课比赛一等奖、督导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标兵等教学奖励,获得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高校三八红旗手、山东交通学院首届教学名师、山东交通学院师德模范、山东交通学院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r\n积极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近几年完成国家级子课题、省级、校级等教研教改课题12项,承担与重点参与省部级、厅市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8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各类教科研奖励12项。\r\n自1993年,每年均承担我校成人继续教育的授课任务,主讲《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并主编了《道路建筑材料》继续教育本科教材,培养学生2000余人。\r\n

绪论
第一章 建筑钢材
第二章 沙石材料
第三章 无机胶凝材料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
第五章 沥青材料
第六章 沥青混合材料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山东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网站 | 知识产权声明
山东省继续教育共享服务平台享有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未经书面允许,请勿链接转载。